X 关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之前我们老板的经营重心大多放在产品质量上,这次作为中车的供应链企业参与了协同工伤预防培训,还在现场开展了风险隐患识别,老板对安全生产于企业发展一损俱损、一失万无的内在意义有了更深的认同。”中车戚墅堰所供应链企业常州市武进湖塘欣业热处理厂安全负责人参加了常州市人社局全供应链协同工伤预防的培训班后说道。培训结束不久,欣业热处理厂就投入了50余万安全资金,聘请专家勘查合适场地,对危险化学品使用设施进行了专项整改,建立了甲醇中转库、丙烷中转库和氨气中转库专库储存,并对三个独立的存放中间库安装了一套防爆报警及安全措施联动装置,确保生产安全两手抓牢。
做好工伤预防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键一环,常州市从问题导向出发,持续强化“大安全”“大预防”理念,充分发挥好工伤预防“治未病”作用。在连续3年开展的中小微企业“体检式”工伤预防项目中发现,工伤预防的差距,除了企业规模鸿沟带来的影响,很大程度还受到价值理念、技术基础、预防素养、行业壁垒等因素的阻碍。为有效破解难题,常州市人社局主动出击,创新工伤预防模式,国内首创“全供应链协同工伤预防”新模式,由龙头企业牵头组织、供应链企业协同参与实施工伤预防培训,借力带动整个供应链条线企业工伤预防意识水平提升、工伤事故发生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顺畅发展。
强化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一是扩大工伤预防工作合作范围,建立协同工伤预防目标体系。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建立供应链企业协同工伤预防工作机制,政府部门对龙头企业制定总体绩效目标、龙头企业对供应链中小微企业分别制定协同绩效目标,层层联动,保障工伤预防工作机制高效开展;二是多主体参与监督管理,保证工伤预防全流程开展更高效。行政督促常抓不懈,行政部门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赴企业调研的形式,实时了解工伤预防项目进展,监督项目实施;协议管理持续监督,人社经办机构与项目实施方签订协议,并根据各阶段目标完成情况,按40%、30%、30%的比例分段支付工伤预防费,以此督促项目实施进度;介入第三方评估,设置工伤预防评估项目,以竞标形式选定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年度内所有工伤预防项目进行全程参与跟踪,并定期出具评估报告。
突出精细,找准工作提升的发力点。一是按行业特点,采取针对性风险识别。突出对不同行业特点及危险作业、检维修等具有较大风险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辨识,将人(包括相关方)、机、料、法、环各因素纳入识别范畴,并总结企业工伤事故的变化情况,对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设施、作业环境进行重点辨识。二是按不同人群优化培训课程及培训方式。一方面,针对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一线员工设置不同课程,通过开发培训信息平台、设计培训课件、视频等,开展好线上线下培训课;另一方面,组建供应链企业自己的培训师队伍,通过讲师授课、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多种教培方式培育优秀的培训师,通过测评后持证上岗,加强企业工伤预防的同时定期为内部员工开展工伤预防培训,传播安全生产知识。
重在持续,构筑安全生产有效支撑。一是全方位加大安全生产宣传。以典型案例、事故分析、职业健康等为主题,制作宣传视频,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的作用,用好地铁等公共交通载体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政策宣传;联动卫健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等抓住重点时段、重要节点,走进企业、走进园区开展集中宣传。二是用好总结反馈,促进安全管理迭代升级。针对现场评估的结果和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专家组分析问题产生深层次的原因,出具书面评估报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后期持续改进。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各企业评估报告的整合,形成具有不同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经验总结,为后续项目的开展和全供应链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升积累宝贵经验。
2022年常州市全供应链协同工伤预防项目覆盖龙头企业17家,供应链企业1364家,累计为378家重点企业培育持证工伤预防讲师384名,已完成的全供应链协同工伤预防项目参训企业平均工伤事故发生率相比上一年度下降了35%。对解决中小微企业工伤预防推进难问题提供了常州思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